国外煤炭价格低廉 致使进口激增 全年煤炭进口超过亿吨
- 编辑:守身如玉网 - 67国外煤炭价格低廉 致使进口激增 全年煤炭进口超过亿吨
至於保費部分和原先規定一樣由雇主全額負擔,雇主雖需要負擔全額保費,但員工如果發生職災,雇主就可用勞工請領的保險給付金額抵充職災補償責任,減輕職場意外發生時,雇主動輒需花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賠償壓力。
根據中央氣象局最新資訊,昨天下午2時44分發生芮氏規模6.8地震,地震深度7公里,震央位於台東縣政府北方42.7公里(位於台東縣池上鄉),最大震度台東6強。在主震之後餘震釋放的能量會較小,就他自己的預估,接下來不會再像前震這麼密集,也不會比前震規模超過5的來得多。
中央氣象局和專家們提出分析,指前震超過70起很少見。台東池上地震規模6.8全台搖晃:各地災情陸續傳出,氣象局:這才是主震(持續更新)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昨天表示,原本以為前天(17)晚間台東關山規模6.4地震是主震,但發現是前震,且有幾次前震規模超過5,規模6.8的主震昨天才發生,主震之前約有70多起的前震,相當少見。花蓮近海凌晨發生規模6.6強震,玉興橋橋面震垮、玉長公路龜裂全線封閉,氣象局:3天內仍有餘震 再來分別在5、6月,有編號第54、59號地震,分別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及花蓮縣鳳林鎮,地震規模則達6.2及6.0。陳國昌指出,餘震可能持續一個月到兩個月時間,但意思並非一直都很密集,地震剛開始發生時,餘震通常非常密集,例如昨天10分鐘就一次餘震,但這樣的頻率不會維持太久,通常接下來五天或一周左右,餘震頻率就會顯著下降,也許一天只有10次以下,一周後可能一天剩下兩次,甚至兩天一次。氣象局推測,關山跟池上兩次震央位置差不多,只相差幾公里,偏向中央山脈底下斷層所導致。
台東池上17日晚間發生芮氏規模6.4有感地震,昨(18)日下午2時44分台東池上再度發生規模6.8地震,此地震也造成多起災情,花東地區多個道路和橋樑中斷,也有民宅倒塌。陳國昌說明,這裡屬於剛性的地質條件,昨天規模6.4的地震之後,釋放能量一直沒辦法平衡,預估今天規模6.8的主震之後就比較能夠平衡,接下來應該就會很快能量衰減,希望能朝這個預測的方向走。透過系統化的AIoT五層架構圖,讓軟、硬體工程師,知道在當中、誰該扮演什麼角色。
邊境碳關稅之前最高一公噸升到90歐元,如此下來、台灣的中小企業的成本會大增」。裴有恆自詡為數位轉型傳教士,四處去演講、上課,也自己研究、寫書,希望透過一些科普的知識,讓更多人知道「數位轉型是怎麼回事?」、「它需要哪些技術?」。然而綠色轉型比數位轉型更加嚴苛,碳關稅一旦開徵,不符規格的企業可能因不敷成本退出競爭,也可能遭供應鏈捨棄,特別呼籲中小企業即刻行動,繼續觀望恐不樂觀。即使一般企業不一定需要做到騰訊或阿里巴巴的程度,也需要了解與自己的競爭對手相比時,自己累積的資料是否足夠、另外是否剛好符合目的所需建模的資料?若要補足,需要補到什麼程度?時間差是多久? 綠色轉型,還在觀望恐來不及。
理解概念後,依序是訂策略、訂戰術,協助客戶透過一整套循環,在包含技術、商業模式、客戶體驗等的每個環節都清楚了解要做什麼,讓客戶未來能順利邁入執行階段。儘管這波要求來得又急又猛,但綠色轉型一定會提到數位優化,因為這一塊是營運卓越、效率提高。
「訂策略」這個步驟,就可以先使用「工業4.0工具箱」或《數位轉型力》的模型,幫助企業了解「我在哪裡?」、「我可以往哪裡去?」。綠色轉型比數位轉型還嚴苛,我們接到企業很多詢問,來不來得及?我們是在搶時間⋯⋯根據我們協會夥伴、ESG顧問團的回報,現在接到的案子,客戶都想要綠色轉型。然而,除了在追求數位轉型之外,今年(2022 年)6月22日歐盟通過的全球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)法規,也將在2027年1月1日生效。「很多企業其實沒有Ready,只知道政府有要求,甚至很多企業以為:是不是找人寫個報告就可以了?」裴有恆憂心忡忡指出,台灣業者的利潤過往常見「毛三到四」,碳關稅若被抽到3%成本,就是存亡危機了。
再來轉型是否涉及AI建模?每個公司需要有自己的模型,而且資料需要時間累積,如果開始時間較晚、建模時間不夠,模型可能就不夠成熟。現在檯面上在執業的顧問一百多家,企業就算想積極、國內中小企業超過150萬家(2020年中小企業處),也可能找不到足夠的顧問。裴有恆謙稱是愛學習的個性使然,就在不斷跨界的過程中,把AIoT的所有部分完整習得留學回台後,在台灣大哥大與神達電腦等企業寫程式、做IoT相關研發,早期職涯從軟體業跨足通訊業、再跨足硬體製造業的感應器相關領域。
而《數位轉型力》一書也提到,從一開始「沒有、數位化、整合、自動化、智慧化」共有5個階段,後來被奉為圭臬,成為台灣業界標準。或者因為「不合格」,最後公司就被踢出蘋果供應鏈、Nike供應鏈,這是很現實的問題。
裴有恆自詡為數位轉型傳教士,四處去演講、上課,也自己研究、寫書,希望透過一些科普的知識,讓更多人知道「數位轉型是怎麼回事?」、「它需要哪些技術?」。歐盟2027年1月1日要開徵碳關稅,美國則宣稱2024年就要開徵。
邊境碳關稅之前最高一公噸升到90歐元,如此下來、台灣的中小企業的成本會大增」。老闆:「商業模式圖九宮格」。然而,除了在追求數位轉型之外,今年(2022 年)6月22日歐盟通過的全球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)法規,也將在2027年1月1日生效。供過於求的市場,客戶會選擇誰的體驗比較好?這個體驗回到AIoT架構和商業模式的對應該是什麼? 數位轉型夠不夠快?「是跟你的競爭對手比。以電力的角度來看,整體就因為效率提高就少排50分鐘的碳。比如原本排碳效率不好,本來要排2小時(=120分鐘),效率提高後變成排70分鐘。
再來轉型是否涉及AI建模?每個公司需要有自己的模型,而且資料需要時間累積,如果開始時間較晚、建模時間不夠,模型可能就不夠成熟。講到數位轉型,覺得我這輩子就是為了這件事而來的。
相較於數位轉型還有時間規劃,綠色轉型確實有「再不做就晚了。裴有恆謙稱是愛學習的個性使然,就在不斷跨界的過程中,把AIoT的所有部分完整習得。
透過系統化的AIoT五層架構圖,讓軟、硬體工程師,知道在當中、誰該扮演什麼角色。為什麼此時談碳排放? 「第一,蔡總統在去年底宣告台灣在2050年底要淨零排放,金管會也開始要求明年開始20億元以上(過去是50億元以上)上市櫃公司要寫永續報告書、2029年之前所有的上市上櫃的企業,都要揭露碳排放。
但以世界的角度來比較,全家還有許多可以加強的空間。綠色轉型比數位轉型還嚴苛,我們接到企業很多詢問,來不來得及?我們是在搶時間⋯⋯根據我們協會夥伴、ESG顧問團的回報,現在接到的案子,客戶都想要綠色轉型。」 在台灣內部而言,全家超商是零售業的佼佼者。「很多企業其實沒有Ready,只知道政府有要求,甚至很多企業以為:是不是找人寫個報告就可以了?」裴有恆憂心忡忡指出,台灣業者的利潤過往常見「毛三到四」,碳關稅若被抽到3%成本,就是存亡危機了。
客戶:「AIoT情境旅程圖」。裴有恆表示,全家的數位轉型跑得比全聯、7-Eleven快,因此就有適合它生存的空間,但如果要打世界盃,那還要加好幾把勁才有機會。
德國工業4.0訂了一個「工業4.0工具箱」,是一套從基礎到進階、分為好幾個階段的流程。「當別人還不知道AIoT是什麼的時候,我就有這方面的相關知識,可以系統化這些數位轉型的基礎知識,並轉變成協助企業訂定策略的角色」。
「訂策略」這個步驟,就可以先使用「工業4.0工具箱」或《數位轉型力》的模型,幫助企業了解「我在哪裡?」、「我可以往哪裡去?」。執行者:「AIoT五層架構圖」。
案例是中國的阿里巴巴(2009年開始)早於騰訊(2016年急起直追)做AI,最後騰訊砸再多錢,也不如阿里巴巴在時間上的累積。面對企業迫在眉睫的需求與焦慮,專擅AIoT數位轉型的「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」理事長裴有恆認為,「數位轉型」夠不夠快,是否為時已晚?是取決於跟自己競爭對手比較的結果。Covid-19疫情意外推動全世界往數位經濟加速發展。如果前期很順利,進步到一定程度、也就是模型建好、客製化完成之後,又會再緩下來,這是AI建模的特質。
想做數位轉型,談策略:「我在哪裡」、「我可以往哪裡去」? 作為策略顧問,裴有恆在企業還沒有概念時,第一步會先透過演講帶給企業數位轉型概念。然而綠色轉型比數位轉型更加嚴苛,碳關稅一旦開徵,不符規格的企業可能因不敷成本退出競爭,也可能遭供應鏈捨棄,特別呼籲中小企業即刻行動,繼續觀望恐不樂觀。
許多企業也即刻面對轉型求生存的壓力。即使一般企業不一定需要做到騰訊或阿里巴巴的程度,也需要了解與自己的競爭對手相比時,自己累積的資料是否足夠、另外是否剛好符合目的所需建模的資料?若要補足,需要補到什麼程度?時間差是多久? 綠色轉型,還在觀望恐來不及。
難道台灣的數位轉型比起世界潮流,落後於人?裴有恆認為,台灣的電子業轉得很好也很快,台積電就是台灣數位轉型的典範,從上個世紀1990年代開始做數位化、2000年後數位優化,現在則明顯是在做數位轉型。理解概念後,依序是訂策略、訂戰術,協助客戶透過一整套循環,在包含技術、商業模式、客戶體驗等的每個環節都清楚了解要做什麼,讓客戶未來能順利邁入執行階段。